【記者賴中申台北報導】「面對貧富差距,基督徒要行動、要站出來!不要只會引據聖經,或是不聞不問、只有禱告。」十一月十七日下午,「富與貧─倫理與聖經的反思」研討會在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,由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主辦,浸神、華神、門訓、聖光等四所神學院協辦;監察院王建煊院長於會中就貧富議題,分享社會應有的反思與責任,他對基督徒發出嚴正呼籲,應當憑正直和良心起來行動。
受邀於會中分享的,還有《商業周刊》榮譽發行人金惟純,以其多年的媒體「觀察者」經驗,談及許多國家追求GDP成長的迷思,以及各國政府不斷印鈔票、刺激消費,卻無法真正解決就業問題的盲點。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、伊甸基金會高屏島區區長林美專,則分別就其NGO經驗,分享教會與基督徒如何看待貧窮問題,以及參與救貧、助貧工作的方式和管道。
「台灣的教會對此議題保持沉默太久了!」華神周學信老師於開場時便指出,信徒多為中產階級,不少教會置產建堂,卻失去對社會需要的關注,他說:「我們的價值觀需要被改變!」
「公元251年時,基督教是尚未成為國教的地下組織,但僅羅馬一地教會中,名冊上受教會供養的寡婦和窮人即達一千五百人,早期教會的宣教運動達到前所未見的高潮,甚至顛覆了羅馬帝國社會。」禧年基金會董事、門訓學院胡業民主任呼籲,教會要將「你們中間沒有窮人」(申十五4)的聖經教導落實出來,看重「公平的交易」、「弱勢的關懷」、「重新的機會」、「永續的環境」等原則。
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」曾任財政部長的王建煊表示,他任部長時我國租稅負擔率(稅收占GDP之比重)約為20%,如今卻僅12%,而一般開發中國家平均約為18至25%,「與過去相較,這8%差距就讓台灣稅收每年約少一兆四千億。」他認為基督徒應支持加稅,雖然一次回到20%很難,但馬政府至少該一步步向此方向走。
「華人有很多大企業家,但少有偉大的企業家。」王建煊引中國知名企業家陳嘉庚的話說:「金錢像肥料,撒出去才有用。」並藉此鼓勵與會者,除了知道如何賺錢,也要知道如何用錢。研討會當天全程錄影,部分內容日後將於門訓學院網站(www.cdts.org.tw)上公開。
Loading